唐古琴【清角】
唐
“清角”,为唐代著名古琴,琴为神农式。琴长一
百二十六厘米,琴额宽二十一厘米,琴肩宽二十二
厘米,琴尾宽十五点五厘米。桐梓良材,鹿角灰胎,
黄杨轸足,通体黑漆加以朱漆修饰。琴面及琴侧大
蛇腹断纹显著,琴腹内墨书『大唐雷威制』,琴背
为不规则蛇腹断纹。琴背有铭文,琴名“清角”,
大有渊源。
战国長筡印
战国三晋
一枚是玉印;另一枚是铜印,释文是长荼。长姓
就是张姓,荼在《说文解释》当中是【荼】,苦
茶也』,所以荼字通现在的茶。同样内容,同样
姓氏的印章在战国时期除了某些成语以外,是很
难碰到的,因此这两枚印章十分难得。
心形琉璃珠(蚕)
战国
出廓璧 玉镂空双龙纹佩
战国
绞丝环 小玉璧 出廓璧 玉环首
孔子比德如玉,《礼记 玉藻》载:“古之君子必
佩玉,右徵角,左宫羽,趋以采齐,行以肆夏,
周还中规,折还中矩,进则揖之,退则扬之,然
后玉锵鸣也。故君子在车,则闻鸾和之声,行则
鸣佩玉,是以非辟之心,无自入也。”
贴金彩绘石雕菩萨身像
东魏(534-550年)
迦叶尊者身体向右倾斜,着僧服,袈裟搭于左臂。
尊者十指相扣,这与迦叶尊者不合掌的传说有关。
因为尊者前世为佛身装金,所以十指的光明特别大,
若是合掌光明刺眼,来礼佛之人恐睁不开眼,所以
佛祖开方便,令其不必合掌。此座单体菩萨造像,
呈站立姿势,褒衣博带,贴金画彩遗存,色彩保存
度很高,实属不易。菩萨身披天衣,衣褶自然下垂,
衣褶采用圆雕与线雕结合手法。璎珞垂于躯体及两
侧,整体造型稳重,气势宏浑。虽为残躯,仍可看
出具有典型的北方审美特称。
“稍可轩”牌匾
明末清初
[稍可]寓意是:为人处世当知进退,凡事稍可即
应知足”。是反清复明的志士傅山先生手书。傅
山先生精通 哲学、医学、儒学、佛学、诗歌、书
法、绘画、金石、武术等等
战国琉璃珠
战国(前475-前221)
春秋末期、战国初期玻璃眼珠多为类形球,并不规整,
有个像扁方形或扁鼓形。尺寸比较小,绝大多数直径
不足二厘米。采用西亚常用的几何图案,蜻蜓眼珠的
纹饰风格是独树一帜的,其主题都只是同心圆。以平
嵌手法嵌入,中心点为深蓝色,外层则褐白相间或蓝
白相间。嵌入之眼珠地浑然一体,不突出也不易脱落。
战国晚期的蜻蜓眼珠有别于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,尺
寸稍大,手工愈加精堪。仍为不透明白、蓝、褐、土
黄色。但其纹饰绚烂多姿,极富变化,圆圈纹或凸起
或剔刻,造成鼓眼的效果;也有眼的白色轮廓以“祈
月”形成替同心圆,造成斜视的效果,使“眼”更加
生动传神。
战国琉璃珠
战国(前475-前221)
春秋末期、战国初期玻璃眼珠多为类形球,并不规整,
有个像扁方形或扁鼓形。尺寸比较小,绝大多数直径
不足二厘米。采用西亚常用的几何图案,蜻蜓眼珠的
纹饰风格是独树一帜的,其主题都只是同心圆。以平
嵌手法嵌入,中心点为深蓝色,外层则褐白相间或蓝
白相间。嵌入之眼珠地浑然一体,不突出也不易脱落。
战国晚期的蜻蜓眼珠有别于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,尺
寸稍大,手工愈加精堪。仍为不透明白、蓝、褐、土
黄色。但其纹饰绚烂多姿,极富变化,圆圈纹或凸起
或剔刻,造成鼓眼的效果;也有眼的白色轮廓以“祈
月”形成替同心圆,造成斜视的效果,使“眼”更加
生动传神。
陶彩绘卧跪骆驼俑
唐
骆驼四腿曲卧,头向上仰,腿用力作跃跃欲起状,
驼头顶长鬃毛下垂至后项,项下同样长鬃垂至胸
下,背有双高峰,上有背囊,此卧跪骆驼俑造型
生动,神态昂扬栩栩如生,把将起立的瞬间形象
与神态表现的非常真切,准备踏上远行的征途。
宋 冀南高浮雕大漆彩绘寺庙经柜
宋—金
这件冀南样式的经柜高184厘米,宽142厘米,厚63厘
米,前脸柜面四门横列,四扇门上端横列三块绦环板,
镶嵌有折枝花卉与飞鸟纹饰高浮雕。画面图样的高浮
雕为冀南样式的经柜所独有,其它样式的经柜均为图
案或类图案样式的高浮雕。近二十年的时间,类似的
冀南样式的经柜只见过三件,柜体上装饰的高浮雕雕
刻风格与辽金玉器雕刻极为相似,是典型的“春水秋
山”雕刻风格,契丹民族喜猎,皇帝尤之,更受长期
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影响,衍生出这种极具风格特
点的雕刻手法。